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枞阳县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三次会议委员提案第121号
案 由:关于尽快保护和修缮刘大櫆故居的提案
提案人:县政协文史委员会 联系人:钱利勇
刘大櫆(1697-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享年83岁。他以一介穷儒,上承方苞,下启姚鼐,不愧为桐城派文化的继往开来者。著有《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诗集》6卷、《论文偶记》1卷、编《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纂修《歙县志》20卷。
陈洲刘氏始祖刘伯二兄弟三人从池州黄龙咀渡江迁徙今汤沟镇陈洲。到十五世,刘大櫆曾祖父刘日燿,任歙县训导,明亡后隐居合明山(今横埠镇利华村),葬庐江县釜顶山尊佛岩前。因陈家洲滨江,每逢洪水,泛滥成灾,居所不安。据考证自刘日燿始携子四人,从汤沟镇陈家洲迁往今横埠镇周岗村刘家周庄居住繁衍。今位于刘家周庄的刘大櫆故居保存较完好,长10.6米、宽16.8米,建筑面积约178平方米。
一、刘大櫆故居尚存在横埠镇刘家周庄理由
1、全村庄人统一公祭刘大櫆曾祖父刘日燿
该村庄现有刘姓人口120余人,《陈洲刘氏昂公支谱》载全都是刘大櫆曾祖父刘日燿的后裔。上世纪七、八年代,每至清明节时,刘家周庄由长辈牵头组织,每户派代表统一去庐江县釜顶山,祭拜刘大櫆曾祖父刘日燿。谱载刘日燿后辈卒葬刘家周庄周边山塝坟莹特别多。
2、刘大櫆兄刘大宾墓在刘家周庄内及祖堂石柱墩尤存
刘大櫆长兄刘大宾(1693-1758),初任山西徐沟县知县,迁贵州玉屏县和普定县知县,死在任上,葬在刘家周庄“祖堂”西首屋基,现墓碑仍然保存完好。因刘大宾系七品县令之职,其祖堂朝南正大门上方曾有四只圆木头门簪的“户对”,系代表门伐制度的装饰。农户刘先来于2012年旧房改建时的影响,木质的“户对”与门楼因年久风化失修,才予以掉落损坏。“祖堂”俗称“祖宗堂”,用于供奉家族祖先牌位,也是家族祭祀祖先以及举办婚丧寿喜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其祖堂在上世纪60年代才风化倒塌,但至今祖堂遗址上仍有一排五只较大圆形石柱墩以及堂心地平似磨砖混合仝尤存。
3、刘大櫆曾使用的“石火盆、砚池”等仍保存至今
刘大櫆为祖母写了《章大家行略》,文中记述“每隆冬阴风积雪或夜分始归,童仆皆睡去,独大家煨炉火以待”。取暖用的“石火盆”还保存刘家周庄。
据考证,刘大櫆曾使用的一只大砚池,上面雕刻一只牛,重约2公斤,被辗转到新疆刘一村后辈手中。他是刘大櫆叔祖父刘林的后裔。1938年在舒城参加新四军后,曾任新疆建设兵团副政委、党委书记等职。
4、刘大櫆诗句与当代诗佐证
刘大櫆在《九子山图》有诗句:“我家门外长江水,江水之南山万重”。据刘家周庄老人介绍,1954年枞阳长江大堤溃破后,长江之水在今系白荡湖流域恰巧淹没到刘家周庄村前的“洗墨池”,至今使他们记忆犹心。因此诗句开头“我家”,应实指上述“祖宗堂”的刘家周庄。
现年91岁吴纯一先生在《新秋泛舟白荡湖之浮山》一诗“舟行西向追红日,浪遏东流接碧空;怅望浮山何处是?茫茫无际暮云笼”。其诗序言中说自己在1954年是从横埠区老庄村“乘船泛白荡湖,再步行至义津”参加灾后全县教育会议。而老庄与刘家周庄仅相隔一个田冲。
5、专家考据与文物普查
2009年8月,从事古建筑研究的安徽建工学院翟光奎教授曾来此考证说:“这是桐城派故居保存最完好的,三间两进,四水归堂,与皖南的古建筑有所不同。文化需要载体来体现,这个故居就是重要活的载体。”现在还可在网上搜索到当时的相关报道。
早在2003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发行《枞阳文物志》中载:1985年全县文物普查时,在刘家周庄就发现了刘大櫆故居,并在后裔中发现刘大櫆祖父刘甡画像,并记载故居东为“缥碧轩”、西为“一掌园”等。刘大櫆曾写两篇均含有哲理的《缥碧轩记》《一掌园记》文章,记述其父刘柱、伯父和自己曾经在刘家周庄读书的地方。现今遗址旁还存有洗墨池、石火盆、上马石、饮马槽、门石鼓、阳刻梅花图案的瓦片等遗物。尤其是至今由刘天祜兄弟等后裔保存较完整的前后两进、内有天井、门头镶嵌有砖雕门罩、外山墙通风窗有窗眉的徽派构筑的刘大櫆故居。
二、保护和修缮刘大櫆故居刻不容缓
刘大櫆故居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此故居近十年已无人居住。其年久失修,门头镶嵌有砖雕门罩上已长有手腕粗的梓树等杂树,因树干与树根的生长,加之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随时都可能将门头与门框拉倒。目前只是四周砖墙看起来完整,而墙体实已鼓胀歪斜。鉴于该故居室内装饰以木质结构为主,“四水归堂”的天井、木板结构的阁楼和隔墙已经坍塌,中间土墼隔墙也有相当部分倒塌了,现已成为十足的农村危房。十年前,当代人生活居住曾使用的农村旧用的家具被废弃在室内已东倒西歪,室外已杂草杂树丛生,现场一片浪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保护古建筑、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等进行了详细明确规定。文物古建筑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不可再生和不可复制性的特点。挖掘和总结遗产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刘大櫆是开创桐城派文化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为此,吁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并立即修缮刘大櫆故居工作,特建议如下:
一是由县政府责成县县有关部门立即启动保护和修缮刘大櫆故居工作;
二是将刘大櫆故居尽快纳入县级文保单位,由县文化委牵头负责,并着手积极申报市、省级文保单位;同时委托有资质单位做好该村庄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专项规划。
三是尽快开展刘家周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改善刘家周庄村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