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委员风采
柏飞翔:“莓”好时光的追梦人
走进钱桥镇兴旺村蓝莓基地,枝繁叶茂的蓝莓树一排排地种在山地上,连绵成一片。自去年6月23日,“生态钱桥蓝莓之约”的蓝莓文化旅游节在基地开幕以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体验蓝莓采摘乐趣。柏飞翔正是这个蓝莓基地的负责人,也是县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1994年外出南京从事服装贸易的柏飞翔,通过多年勤劳打拼也做出了一点成绩。但是一直有回乡创业的想法,在南京经商多年的他,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有朋友就种植蓝莓,经人介绍,柏飞翔了解到蓝莓有很高的附加值,经济效益好。这些让他感觉到了机遇,便在心底悄悄埋下了一颗蓝莓的种子,等待着它生根发芽。
在综合考察后,柏飞翔惊喜的发现家乡兴旺村的地块成片,可以通过流转部分荒地种植蓝莓。说干就干,柏飞翔开始承包流转了钱桥镇兴旺村13个村民组的荒山及部分荒地。2014年9月成立了安徽润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湖北紫玉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标准化蓝莓基地。
蓝莓投资大、见效慢。从事服装市场多年,柏飞翔刚开始根本不懂得蓝莓种植技术。为了种植好“生态、绿色、环保、品优”的蓝莓,柏飞翔带着自己的团队亲自去湖北、浙江等地考察,与成熟的蓝莓基地交流,并聘请技术人员指导田间管理,还从美国引进兔眼蓝莓新品种,利用微滴灌技术灌溉。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5年开始种植,今年第一批蓝莓300亩挂果,产量15万斤,明年将有500亩挂果,预计产量30多万斤。
从创业初期的心里没底,到露天种植1500亩的蓝莓,规模越来越大。柏飞翔计划种植3000亩蓝莓,4年来已种植1500亩,共投入土地租赁、道路建设、人工支出、水电安装、蓝莓苗木等各类支出4500多万元。在柏飞翔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兴旺村的部分荒田变成了蓝莓基地,也实现了荒山变金山。
本地培育蓝莓是条不容易走的路。前期种植了100余亩的兔眼迟熟品种,因为不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而且供水比较困难,工人在高温作业劳动强度大。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忍痛移除兔眼迟熟的品种,并重新种上了新的蓝高品种。
蓝莓对土壤的要求很高,柏飞翔每年都要对土地进行化验,以检验土壤的土质。如果土质有变,将采取松树皮混合土壤,在土壤表层覆盖一层松树皮,达到通风通气的目的,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良出最适合蓝莓生长的土质。为了保证蓝莓品质,柏飞翔坚持不用农药,从苗期和定植期,通过不间断使用诱虫板、诱虫剂等生物防治方法有效防制害虫。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降低了农药残留量,使生产的蓝莓达到绿色无公害要求。
为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注重提升社会效益,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润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贫困户+基地”模式,带动200多户群众就业创收,摘果高峰期用工达到500人以上,共支付劳务工资160万元,其中带动贫困户8户,年人均工资5000元以上,辐射带动22户贫困户就业。“我和老婆两个人在蓝莓基地务工,主要负责除草、摘果、施肥和剪枝的工作,一年能多挣几千块补贴家用。”兴旺村贫困户施昌来介绍道。2017年安徽润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市级龙头企业称号。
目前生产的蓝莓销往北京、南京、上海、沈阳、杭州等全国多个地区,市场越做越大。柏飞翔将继续投入1000万元,建设一个1500平方米左右的冷库,储存500余吨蓝莓。完善蓝莓产业链,发展蓝莓深加工产品,制作蓝莓酒,提升蓝莓产品的附加值。
“政协委员是一个光荣的职务,但更多是责任。我们应该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政议政,时刻关注民情民意,为枞阳建设出力。”柏飞翔对政协委员身份有着自己的感悟。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柏飞翔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学习培训、视察调研活动,认真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2017年2月,柏飞翔提交了关于《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扶持力度》提案,提案从基地概况、发挥效益、再到具体政策入手,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农业扶持力度,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我自己有一个“蓝莓”梦,更想通过自己这块“蓝莓”基地,带动更多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柏飞翔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