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委员风采
汪玉生:为乡村教育鼓与呼
“教育曾经作为枞阳的一张闪亮的名片,被广大的枞阳人津津乐道,引以为豪。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枞阳教育,关注枞阳教育,从而更好地发展枞阳教育,下面列举枞阳教育存在的几个现象……”
1月22日,在县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开幕式上,政协委员、会宫中学校长汪玉生做了一番关于枞阳教育存在现象的震耳发聩的发言。
汪玉生,现任会宫中学校长,有着35年的教育从业经验。多年的教学生涯让他对教育满怀热忱,“为什么我在这么多场合都要为教育鼓与呼?因为有着一种非常朴素的感情在那里支持着我。”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汪玉生的提案偏重于教育相关的议题,调查研究、走访相关部门、搜集资料、整理数据……一份提案的写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像之前说的枞阳教育存在的几个现象的那个提案,我还专门跑到市教体局去调阅相关详细数据,确保提案是在准确真实的数据基础上完成。这份提案在大会发言后,也引起了教体局等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后来教体局还准备出台‘枞阳教育的提升工程方案’来进一步推进我县教育发展。”
在当政协委员以前,汪玉生以为很轻松的事情,但在亲身当了政协委员后,他才发觉原来做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要做的事情可不少,对个人素质要求也很高。在不断的学习摸索中,汪玉生也总结出了一些心得,“当好政协委员要具备三个品质,首先是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精于提炼。其次是要勇于担当,敢于建议,讲真话,做实事,献良策。最后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来保证提案的质量。”
35年的从教经验,也成了政协委员汪玉生提案的“源头活水”。
2009年,汪玉生调任会宫中学担任校长一职,那时的会宫中学,校容校貌还比较破旧,但在汪玉生的坚强带领下,借着创建省示范高中的东风,汪玉生一鼓作气,将校园里该拆的危房旧房都拆了,并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分区,才成就了现今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功能区分区明确的清晰布局。创办于1958年的会宫中学,也在2010年顺利晋升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三苦精神”——苦教、苦学、苦管,是会宫中学的传统。也是会中人口耳相传的会中精神,因为会中人深谙“苦”的真谛:“苦劳者成富,苦学者成才,苦志者成名。”在枞阳,会宫中学是“三流”的生源,就是凭着这种精神,高考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也使一所濒临倒闭的学校站到了枞阳教育的前列。
每天早上坚持5点40之前到教学区,晚上直到11点后才回去的汪玉生,正是用行动践行着“三苦精神”。
汪玉生认为教育的灵魂就是立德树人。他殷切的希望着在会中求学的学子都能先成人、再成才。每个礼拜一,校园内都会举行国旗下的讲话,来教学生如何做人。而每学期的第一个月也被设置成了养成教育促进月,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汪校长教学经验丰富,经常性的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业务指导,对生活方面对我们青年教师关怀备至,在学校每年评优当中,汪校长总会倾向于我们青年教师,让我们在学校中体会到了家的温馨,可以更好地投身于教学工作,为我县培养更多优秀学子。”青年教师汪涛告诉笔者。
政协委员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作为一名有35年教龄的老教育工作者,我对枞阳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委员履职过程中,我也积极的把枞阳教育的真实的情况反映上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枞阳教育、关注枞阳教育、从而更好的发展枞阳教育。今后,我还要倍加努力,时刻牢记政协委员的职责与要求,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努力做优秀的政协委员。”汪玉生满怀深情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