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胜委员的发言
——枞阳电商特色农产品开发及对策研究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枞阳电商特色农产品开发谈几点建议。
一、推进农特产品发展的现实意义
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统计,近年来,农村网络销售交易额翻了一倍,但由于大多企业没有电商运营经验,缺少建立自主品牌与品质控制意识,很多潜在危机开始显现出来。一方面,采用地域公共品牌,打价格战,农民不能赚到钱,没有解决长期以来“丰产不丰收”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仿冒品牌问题严重,很多农特产品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消费者难辨真假,农村电商发展开始触碰到了瓶颈。
因此,推进农特产品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传统文化开发和拓展农业的功能,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有利于开发绿色有机食品和保障食品安全。
二、枞阳县农特产品开发现状与问题
1.品牌建设滞后
根据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目录,枞阳县有特色粮油类荞麦,特色水禽,特色水产珍珠、鳜鱼、青虾、黄颡鱼、鲶鱼产品,共计3类7项。近年来,在电商市场上热销的枞阳大闸蟹、枞阳媒鸭、白茶等生态农产品暂未形成地域品牌效应,其他特产依旧采用传统销售方式。线上农特产品品牌主要是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较少。以白荡湖螃蟹为例,我县没有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部分商家仿冒现象屡禁不绝,个别企业自主品牌销售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无法解决消费者买谁家的好这个问题。
2.企业自主品牌定位不准
企业自主品牌在产品详情页中,品牌定位缺失,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同质化严重,企业品牌更多的是介绍产品,强调的仍是公用品牌具有的产品品质,而忽视自己品牌特有定位。比如,县内汤沟茶干、鲍记蜂蜜等产品品牌打造缺乏专业推广技术和电商知识,品牌运营能力较弱。
3. 品牌广告宣传语相似
品牌广告宣传语是品牌价值的一种阐述,也是品牌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在使用品牌进行销售的农特产品中,大部分没有明确自己的品牌价值主张和独特的品牌理念,广告宣传语相似度达80%。具体表现在许多商家把介绍的重点放在产品规格、产地介绍、种植或养殖过程、外包装,以及物流售后服务和消费者评价等方面,类似于产品说明书,没有体现自己的卖点、特色与优势。从营销经验来说,产品品质强调的重点都集中在种植方法和过程上,核心关键词主要包括生态有机环保、绿色无污染、使用农家肥、不打农药等方面。
三、电商视角下农特产品品牌价值
伴随消费升级,人们不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买单,而会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买单,居民消费已经到了个性化的时代。市场细分、品质差异开始大行其道,三只松鼠、蟹鲜生、褚橙、潘苹果等为典型代表的农特产品,都是通过社交电商渠道聚集口碑,打造成功的企业自主品牌。因此,成功的农特产品品牌创建,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以社交电商视角,捕捉企业自主品牌定位、内涵、文化等特点与规律,以此来把握农产品个性化品牌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机理,构建起相关品牌价值提升的策略和路径。现总结以下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1.重视电商龙头企业发展需求
电商企业目前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单一、贷款难或建设用地难以获批等问题。对资金问题,可根据企业建设基地规模、惠及农户数量或田间基础设施的投资状况等,给予一定的政策性低息贷款补助。要重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像建设用地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允许地方政府或企业采取置换等形式而获得一定的指标。建议企业在农产品方面使用区域公共品牌下发展自有品牌,为逐步形成区域特色品牌打牢基础。比如:铜陵生姜是地域产品,部分企业用铜陵大院生姜。
2.鼓励企业申报农特产品品牌
电商下的农特产品品牌呈现更多个性化,实施品牌定位策略来打造个性化产品,精准定位消费群体。品牌的内涵不仅是指产品品质,还包括了诉说与别人不一样的差异化、产品故事、产品情怀、顾客归属感等,而这些要素恰恰是电商的特长。微信、微博等平台可以更方便展示文案、图片、视频,表现包括品牌创始人特征、产品品质与定位、生产保障、文案、包装、知名度等个性化因素,如三只松鼠的呆萌可爱和森林故事,蟹鲜生的横闯人生等个性化因素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将“关注度”转化为“购买率”,最终实现复购与扩散,形成一个良性的电商生态,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
3.拓展农业生态旅游
首先,要重视特产品规模化开发带来的生产垃圾问题。像畜禽粪便、植物秸秆、菜叶和桑树枝等,要对废弃物循环利用。例如,宣州区把废弃的桑树枝粉碎后制作太子参等菌类生产基料;国内某些蔬菜产区利用废弃的蔬菜茎、叶堆制有机肥等。其次,要统一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结合自然生态特征,融合历史文化,注意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空间布局,统筹道路、水电、通讯和食宿等设施的建设。对道路、水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政府可以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给予政策倾斜,并通过盈利激发民间投资和管理。再次,要加强农特产品旅游宣传。政府既可以直接搭建公共宣传平台,通过网络、电视节目或举办名优产品交易会等途径扩大宣传力度,也可以奖励企业自主宣传。
4.加强县域市场管理
市场经济下,销售问题应由企业和合作社等承担,政府则要做好政策激励、秩序规范和执法监督等工作。首先,进一步完善政策,激励合作社和企业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打造各类品牌,或支持其整合和做强农特产品品牌。其次,加强对产品品质检测和市场管理。支持企业对产品所含营养元素等的精确测定,以便其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产品和做好宣传。再次,严格执法,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例如,绿色、有机农产品等经营市场目前存在一定的混乱性;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农产品影响某些优质产品的声誉和销售等。第四,从税收、物流等方面支持企业和合作社从事特产品加工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