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同志们:
根据县政协关于全域旅游协商会的工作安排,我召集在钱铺镇的县政协委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就这一课题进行座谈,并征求意见。同时广泛接触了一些知名人士、教师、退休镇领导,倾听他们的想法,认真的收集他们的建议,结合个人的思考,就“如何规划和开发名人故里旅游”这一课题做如下汇报:
一、走出故居找故事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用不到二百字来论述个人环境,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从中可见,经历磨练对一个人的成长成功的重要性。而故居是名人成长的起点和走向成功第一个教育基地。在故居里,可以真实展示名人少小时期生活成长的点点滴滴,可以深刻认识到环境的熏陶对一个人成长的潜移默化,可以充分感受后天的培养对一个人三观形成的至关重要,可以零距离接触自身的磨砺对一个人成功的基石作用。怎样把名人故居这一巨大的教化作用挖掘出来,体现“全域旅游”的巨大作用,下面以左光斗故居开发为例谈谈自己多日来的调研和思考。
左光斗,有“铁骨御史”之称,他身上最大的思想精华是大义凛然,至死不屈,精忠报国,为官清正,磊落刚直。这些在他与魏忠贤斗争中显而易见,家喻户晓。左光斗故居重建奠基仪式于8 月20 日在枞阳县横埠镇大朱庄隆重举行。重建工程总预算投资约250多万元,预计春节前主体工程竣工,建成后左光斗故居将成为枞阳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旅游景点。重建后的左光斗故居主体设计为徽派四合院建筑,总计约280平方米,共包含四个展厅,用来介绍与展示左光斗生平和贡献,宣传他勤俭、廉洁、一心为民的优秀品格。
但是还有一些真实而鲜活、颇具教育和震撼人心的历史细节被忽略了。对于丰满左光斗的人性光辉,发挥全域旅游的带动和折射作用是一大遗憾和缺陷。
我工作的钱铺镇有一条古栈道——黄柏岭古栈道,曾经是商贾行人走向省城的主要道路,现在青石板路依然熠熠生辉,诉说着不平凡的厚重而沧桑的历史。栈道旁有一个亭子,老人们都说:左光斗被押解离家时路过此道,家乡父老头顶明镜,平端清水,在此亭拥马首而嚎哭,缇绮亦为之涕零。虽然亭子已倒,但倒下的残椽石柱依然蕴含见证着这段真实苍老的历史,我每次站在这条古栈道上,都能深深体会左光斗身披枷锁,面对父老,回望家乡时内心的执着悲凉和慷慨大义。修复古栈道和古石亭,对更全面的展示左光斗的故事,丰满他的人性光辉,意义重大。还有左忠毅公的母亲、嫂嫂的合墓就在枞阳第一峰—三公山下,墓和碑保存完整。这种合墓是古人重视孝道的体现,有力的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孝老这一传统美德。对于研究左氏家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枞阳大地上印有名人足迹、折射名人光辉的地方,肯定还有很多。如何将这些璀璨明珠一般的古迹拾串起来,充分显示我县全域旅游的魅力,确实任重道远。做名人故居,不仅要立足故居还要走出故居,再回到故居,真实还原历史的教育性,发挥全域旅游强大辐射功能。
二、具体做法与思路
现存的古栈道依旧完好,巨大的青石平滑整齐,掩映在树木之下,做好护栏是关键。古石亭倒了,石料还在,老人们的记忆还在。修复还原完全可以。左光斗的母亲与嫂子的合墓完整清晰,只需扩大补充就行。关键需要我们挖掘历史,讲好故事。
合墓就在三公山半腰一条主路旁,其体现的孝道也是三公山文化的一个亮点。古栈道和石亭是左忠毅公慷慨赴死的历史见证,每到此处,我都会想起忠义公在狱中怒斥前来救他的史可法,想起“我自横刀问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
这些景点上发生的故事正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忠孝节义的真实体现,也正是我枞阳“气节之乡”的重要内涵。
从全县旅游规划上来看,钱铺正处在西部休闲旅游带上,主要开发三公山旅游和将军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好古栈道石亭、合墓,对整个旅游休闲带是锦上添花。
作为一个游人,走出左光斗的故居,重走光斗赴京路,拜谒光斗母嫂,其内心肯定会收到一次忠孝节义的洗涤和熏陶。